长期以来,学校档案馆一直致力于完整学校办学历史,特别是试图恢复雪涯路校址原貌。但是,由于历史原因,学校在雪涯路办学时期的档案记载遗留较少,无法全面地反映民国时期学校的办学历史,关于校址的记载更是少的可怜。为恢复雪涯路校址原貌,档案馆多次召开“口述校史”与“学校记忆”座谈会,但收获甚微。
目前,学校已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,特别是在今年学校整体搬迁至花溪校区的形势下,档案馆力图恢复雪涯路校址原貌的愿望更为急迫。但是,档案馆馆藏的雪涯路办学时期的档案,能反映关于雪涯路校址面貌的仅有几栋房屋的照片,无法勾勒出雪涯路校址的全貌。为之,4月10日下午,档案馆又邀请谭绍凯、卢汉荣两位老人前往雪涯路校址重游故地,寻找学校遗迹。

有人说“一位老人就是一座博物馆”,谭、卢两位老师虽已年近九旬,却依然欣然前往,而且还提前根据60多年的记忆手绘了雪涯路校址建筑分布图。图中雪涯路校址大门、教学楼、办公楼、教工宿舍、学生宿舍、礼堂、图书馆、理化馆、操场等的分布位置一目了然。

谭绍凯、卢汉荣两位老人手绘雪涯路校址建筑分布图
南明河匆匆的流水,没有带走两位耄耋老人对雪涯路校址的记忆与感情。虽然路已不是过去的路,屋也不是过去的屋,但老人依然兴趣高昂地绕雪涯路校址一周,并详细说明了分布图中每栋建筑的位置,同时还饶有兴致地讲述了一些旧时趣事。

值得庆幸的是,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学校学校礼堂,幸运地保留了下来。虽经历了60余载的风雨、无数的变故,已物是人非,但却让我们大家感到了家的温暖,也让我们本次雪涯路之行没有留下遗憾。

通过本次雪涯路之行,我们对雪涯路校址原貌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,对于进一步重现雪涯路校址原貌、完整学校办学历史大有裨益。